投资数百亿元,15省市争创超40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应对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抢占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突破涉及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和完善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科技力量。
2017年以来,科技部等部门相继印发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党的十九大做出关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基于此,各省掀起了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浪潮。截至目前,已有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在内的3家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川藏铁路、燃料电池、新型显示等12家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然而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所说,从总量和涉及领域方面来看,当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还远不能满足全国各地产业创新需求,建设和评价体系还有待成熟,需要从国家层面充分发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产业优势。眼下各省的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已相继出炉,从中梳理发现有关省份已在积极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谁能抢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先机,我们从“十四五”规划中略窥一二。
综合类创新中心
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发展,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建设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把国家战略部署与区域产业企业创新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创新链条融通,为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提供综合性、引领性支撑。
创新中心由相关地方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牵头或多地方联动共同建设,发挥有关地区和部门比较优势,统筹布局、汇聚资源,指导推动有优势、有条件的科研力量参与建设。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0年12月,在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国家首个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中心以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发展原始创新为核心使命,采取大学“育种”、中心“育苗”、企业“育材”、区域“成林”的发展模式,构建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培育专业平台、研发原创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培养创新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1年4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三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立足广东、协调港澳、带动全国。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6月3日在上海揭牌成立,定位于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成为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枢纽、产业技术的创新枢纽、人才价值的转化枢纽。
主要任务:
(1)以关键技术研发为使命,以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树立“共需、共建、共享、共治”理念,加强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长三角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
(2)服务长三角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培育和发展,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进一步带动长三角区域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和未来产业高地的核心引擎,为支撑长三角区域产业化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战略作用。
领域类创新中心
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影响产业安全、参与全球竞争的细分关键技术领域,布局建设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任务部署,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行业内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提升我国重点产业领域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主要由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联合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等,集聚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带动上下游优势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同参与建设。
据目前公开的信息显示,前期批准建设的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总投资规模均将近20亿元。“十四五”北京、江苏、上海、山东、湖北、内蒙古等15个省(直辖市)还将创建超40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预估投资总规模将达数百亿元。
来源:网络,各省、市、区官网;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仪器维修丨仪器维保丨仪器服务丨实验室丨实验室建设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