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器无忧网首页

【科技前沿】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得主卢煜明:若再能年轻一次还做科学家

浏览次数:2316
时间:2017-01-17 11:58

寄语:“科学是我的一个嗜好,实验室是我每天都想去的地方。我每天都像是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只不过比赛的项目是科学发现。” 在今天举行的未来论坛年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卢煜明获颁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重在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用煮方便面的办法“煮血浆”

卢煜明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奠基人。这项技术已经在全球9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数百万孕妇接受了这项检查,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产前胎儿基因测试技术,它可以大幅降低出生缺陷。20169月,他获得被称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

这一科学发现的背后,有过停滞不前,有过灵感乍现,但自始至终不变的是卢煜明的永不言弃。1989年他在牛津大学读医科时,去妇产科实习遇到一个孕妇,她想知道胎儿是否正常,那个时候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抽羊水,但这有大约0.5%的机率会造成流产。“有没有比较安全的检测方法呢?”有一次,他和同学在家里吃饭,谈论将来会不会有孩子。当时他想,如果胎儿是男性的话,就可以在这个孕妇的血液里找到男性的细胞。兴奋之下,他说服了一位教授,使得卢煜明可以到他的实验室去验证这个想法。仅仅用了6个月,他的确在孕妇血液里发现了男性胎儿的细胞。但这种信号不是很稳定,有很多假阳性、假阴性现象出现。

由于母亲血液里的胎儿细胞数量非常少,他在做实验时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准确的方法。这一做就是三年,在拿到博士学位以后,除了从事临床工作,他每天仍然在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当时在英国做医生,要参加很多考试,每一次只有30%的人能够通过。他一边备考,一边做实验,结果又做了几年,还是一无所获。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也没觉得是一种负担,就那么坚持着。

1997年他回到香港。由于当时没有什么资源,只能用便宜的方法。他突发其想,是否可以用煮方便面的方法去“煮血浆”?当用舌头去尝面条时,面条的DNA就会跑到舌头上,他没想到通过这一方法竟然在母亲的血浆里找到了胎儿的DNA。虽然这是他多年来心心念念的结果,但真的出现在眼前,他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懵”。

从电影《哈利·波特》获得灵感

人类的基因图谱2001年才绘就而成。身处1997年的卢煜明,当时想要做出胎儿的基因图谱,难度可想而知。面对人类基因图谱的60亿个密码,卢煜明一开始简直无从下手。

灵感的到来颇有些戏剧性。2010年的一天,他陪太太去看3D电影《哈利·波特》,当片名从银幕上“跳”出来的时候,字母“H”在卢煜明眼中,就像一对染色体。他一个激灵,想到该怎么做了。他抑制住自己的兴奋之情,等待着电影散场,一回到家就把这个想法写了出来。几个月后,他带领团队利用母体血浆内的DNA破解了胎儿的基因图谱,而这距离1997年,又过去了13年。

20111月,卢煜明和美国著名科学家Charles Cantor做了第一个大型临床试验,证明用这个技术的准确度超过99%10个月后,他们在美国推出了这个技术。

年复一年的科学研究过程,更多的是失败。卢煜明耐住了科研上的寂寞,“有时候我会想,大不了从头再来。其实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认同你,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否定你,我的想法就是‘天无绝人之路’,如果你够努力,机会迟早会来。”

用血浆DNA筛查鼻咽癌,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未来,基因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卢煜明认为,首先在产前基因诊断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多。以前大多是用产前基因诊断来筛查胎儿的唐氏综合症,未来可以用来筛查胎儿更多的疾病。

其次,在癌症基因诊断方面也可以有所为。卢煜明的团队用血浆DNA筛查鼻咽癌,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相关研究结果还没有发表。卢煜明介绍,在香港,鼻咽癌患者被发现的时候,其中76%已是晚期,如果是晚期第三期或者第四期,生存的机会只有60%。如果在第一期发现,生存的机会就可以提高到95%,使用血浆筛查的方法,可以在第一期或第二期发现大部分的鼻咽癌病人。鼻咽癌只是第一步,这个技术同样可以应用在很多其他的癌症上。


“现在是年轻人成为科学家的最好时光。未来,值得我们期待。”卢煜明说,如果再年轻一次,他还会选择做科学家。

来源:转化医学网

声明: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时事要闻】原创打造非凡 助力中国科学走向巅峰

下一篇:【科技前沿】中科院启动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