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器无忧网首页

造假市场“遍地开花” 国产仪器如何安全摆渡?

浏览次数:2826
时间:2017-07-31 16:13

       中国,五千年的荣誉积淀,让这个民族拥有太多的光环与由内而生的自豪感。是的,甚至是今天,中国凭借着优渥的地理优势、人才聚集、历史文化、科技资源正牢牢占据着国际上独特的话语主导权。然而,“滚滚红尘”,在物欲纵横的当下,在日益崛起的仪器领域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深思和反省的时刻。

那些无比煎熬的雾霾岁月,有人选择“弄虚作假”,用棉花堵住良心,主观导致错误监测数据的呈现;那些我们安全健康的美味佳肴,背后挥之不去的是调料、地沟油造假,食品抽检是否发挥了监管职能;曾几何时,实验室试剂也在“偷梁换柱”。第三方检测、环境监测、食品检测、药物检测、无损检测各个应用领域又怎能与庞大的造假“江湖”脱得了干系。

造假市场“遍地开花” 国产仪器如何安全摆渡?

以近期炒的沸沸扬扬的论文造假为例,第三方检测机构可谓默默地发挥着助推作用。除过中国品牌维护、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以及壮大,专利保护的愈演愈烈,我国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也体现在中国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大幅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国际论文被撤稿也在逐年增加,凸显出随论文发表数量“水涨船高”之势。

107篇中国医学论文因“同行评议造假”等问题被集中撤稿,目前已经有了最新进展。107篇论文中,需要关注的是,其中95篇由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12篇系向第三方机构购买。

众所周知,医学领域权威性的论文发表直接对我国医学领域研究、临床、医药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将直接受益庞大的医学产业链。基因测序、基因检测、基因编辑、分子诊断等临床检验仪器、生命科学产业均是息息相关。

堪称是史上最严107撤稿处理方案,直接取消对论文研究项目负责人的晋升、奖励以及院士候选,我们需要反思的不仅是,推动大学、科研机构等建立完善的学术管理制度,对重要学术成果发表加强审核和学术把关;更是要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职称改革。将改革利剑贯穿始终,巨大的生物医疗产业呼吁需要第三方监测的健康护航。

诚然,在中国,谈及中国的假货,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假冒LV手袋、劳力士手表、盗版DVD、服装、食品等,以此类推,清晰地是假冒试剂、药制品等并不是在繁华的公开市场中单独出售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网站销售,与真货混合。并因此让监管部门一度头疼,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仪器产业又何尝不是。

源于指数般暴增的市场利润需求,技术抄袭、产品复制,部分产品质量不忧、产品稳定性、精确性屡屡被“多次质问、屡屡拷问”。第三方检测市场中,尾气检测造假、大气监测造假等不计其数;仪器采购中,上海一家造假窝点600多台假冒的水质分析仪,案值5000多万元,销量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单位,水质分析仪竟全是自己拼装。尽管价格不菲,在市场上却供不应求。一些单位重金采购的仪器,却有可能是冒牌货!一时间重重打击着仪器采购市场的规范运营。

业精于勤,信源于城。以镜为鉴正心修身,发现问题只是最简单的一步。如何精准对症下药?如何心安理得的去开拓市场?如何力保“质造”强国成为现实?深耕仪器产业链的每一个参与者,自重、自觉、自制可以成就自己,同样可以成就伟大的仪器事业。

打造科技强国,需要国之重器的用心“付出”。尤其在全球竞争如此险峻的当下,国产仪器前行步履维艰。一方面,国际先进、高端技术在绝大多数领域遥遥领先,国产仪器还普遍在低端化产业挣扎,徘徊,迷茫;另一方面,产业同质化市场竞争逐日凸显,如何在市场中夹缝生存,扬帆远航,如何打造独具一格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实力,仪器品牌需要做的还太多,真真切切容不得一丝“造假”。


上一篇:农业部实验室新添光谱仪等分析设备 完善土壤监测系统

下一篇:科研仪器共享如何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