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盘点中国三位最年轻院士的科研人生
2017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共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年仅39岁的清华大学蛋白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列,成为此次年龄最小的候选人。
▲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实验室里
越早跌跟头,内心越强大。
——颜宁
在今年的初步候选人中,年龄最大的为72岁,年龄最小的为39岁,近些年院士年轻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当代科研创新的新生力量在不停的崛起。
女神,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这两个极具分量的词汇让颜宁,这位研究成果在世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物学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这位清华女神有多牛?看看她所获得的荣誉就知道了。
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2年获“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4年12月入选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5年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2016年6月因观察到了蛋白质在原子层面如何工作,并对细胞膜上嵌入蛋白质的结构展开了深入研究,入选Nature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Science stars of China);
2016年12月基于“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分子机理探索”项目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7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自2007年回清华独立领导实验室以来,颜宁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近二十篇以她本人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上,其成果两次入选《科学》评选的年度十大进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2014年6月5日,英国《自然》杂志揭开了这个源自生命内部的奥秘:由37岁的中国科学家、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率领的80后、90后年轻团队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这一次,中国科学家打败了数十年来全世界为之苦苦鏖战的顶尖科学家。而在这场历经百年的科研比拼中,创造奇迹的,正是颜宁带领的一支主干力量完全“本土化”的年轻团队。
▲卢柯院士
科研就是自己跟自己斗。
——卢柯
2003年,38岁的卢柯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改革开放后当选年龄最小的院士,这个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在常人眼里,今年51岁的卢柯一直在“惊悚地成长”——16岁上大学,30岁当博导,32岁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6岁出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38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0岁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41岁成为美国《科学》杂志的首位中国评审编辑,48岁成为中国“万人计划”的首批杰出人才6位人选之一。
卢柯的人生就像安了加速器,每一步都走得比同龄人更快更受瞩目。就在今年的3月24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卢柯的一项全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通过适当合金元素的晶界偏聚可以提高晶界稳定性,从而可以大幅度调控纳米金属的强度。这一发现揭示了纳米材料中软化和硬化行为本质,澄清了过去三十多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
卢柯在科研领域可谓成果颇丰,仅在最顶尖的学术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就发表11篇论文,而且这些论文引用量惊人。
代表论著: |
1. X.C. Liu, H.W. Zhang, K. LU, Strain-induced ultrahard and ultrastable nanolaminated structure in nickel,Science, 342 (2013) 337-342. 2. T.H. FANG, W.LI, N.R. TAO, K. LU, Revealing extraordinary intrinsictensile plasticity in gradient nano-grained copper , Science, 331 (2011) 1587-1590. 3. K. LU, The future of metals, Science, 328 (2010) 319-320. 4. K. LU, L. LU, S. SURESH, Strengthening materials by engineering coherent internal boundaries at the nanoscale, Science, 324 (2009) 349-352. 5. L. LU, Y.F. SHEN, X.H. CHEN, L.H. QIAN, K. LU, Ultrahigh strength and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copper, Science, 304 (2004) 422-426. |
▲邓中翰院士
前不久,一个中国人在国外演讲的视频在网络上刷屏。演讲从中国的共享单车谈到创新发展,谈到中国正在为应对全球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又谈到目前全球面临着14项重大挑战,呼唤世界各国携起手来,立即行动,践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就是7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邓中翰。
认识邓中翰的都知道,这也绝对是一个学术大神。他仅用5年时间就在伯克利拿下物理学和经济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是伯克利建校100多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人。当时伯克利校长田长霖说“你这个中国留学生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网站上,他被这样描述—“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第八届中国科协副主席、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邓中翰:“他的企业,成功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邓中翰,男,汉族,1968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芯片系统设计技术及产业化主要开拓者之一,“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始人,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兼任全国青联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是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